鮑伯晚上幫人家代班坐櫃臺,下班後肚子餓,便騎著大黑(鮑伯的三冠王)去買滷味當宵夜,那滷味攤的老闆是個年約 五六十的中年男子,旁邊坐著一個大約二十幾歲的女子,化著淡妝的清秀臉孔,一頭離子燙的直髮,照顧著一個小男孩

『外籍新娘,三十萬辦到好』鮑伯常在路邊牆壁上看到這種廣告。剎那間,鮑伯心頭湧上對那女子的憐憫心,因為 一筆三十萬的金額便決定了她的終身大事。這筆錢也許是她異國的家庭所需,也許是她自己急用,但都抹煞了她 對幸福的選擇權。


在回家的上,鮑伯反覆思考著這問題,發覺自己原本的想法有些偏頗,因為對那些久歷戰亂、或是極度落後的國家人民 來說,能夠多活一天便是一種幸福,吃得飽、穿得暖是他們急迫的需求。婚姻對他們而言,也許只是一種附加價值, 或是一種生存的籌碼。只要能滿足生存的慾望,跟誰結婚就不再那麼重要了。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他提到了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 需求所組成,而各種需求之間,有先後順序和高低層次之分。而需求由低而高分別是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愛與隸屬 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實現需求。


每個人有其成長的社會脈絡,造成個體需求的不一致,也許對人來說,達到自我實現才是最終目標,但有些人也許 達到了安全需求便可以滿足,鮑伯該視這些需求不一的人為平等才是。


也許有一天,滷味攤的一家人過得比誰都還幸福也不一定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gd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