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對一個人這麼好,一定是有目的」

我說:「難道我不能只是純粹想要這樣做,喜歡這樣做」

朋友說:「那就是為了討好人家才這樣做」

我說:「有些時候,連想都沒想過目的就會去做了」

朋友說:「不可能...不可能...」


社會學中的社會交換理論還真是說穿了世界大多數人的心理,
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利益交換的行為,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利益,
因為人在做出行為前,會考慮付出與收穫的平衡,
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利益或將損失減到最小則是人類行為的圭臬。

這樣的理論自然有它的實用性以及邏輯性,
但可怕的是具有社會交換模式想法的人,
會把這一套模式也套在別人身上,
於是開始強迫對方承認自己也是目的派的一員。
「不可能」是他們常用來催眠別人的指導語。

我承認從前從前我是個社會交換主義者,
總是評估著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利益,
尤以一定要把一趟出門變成很多事情的「順便」才罷休最為經典,
去做一件事總是要給自己想很多理由,讓它變成不只做一件事。
當然往好處來想,這是一種效率的表現,
但往往走火入魔時,就變成汲汲營營、斤斤計較。
到頭來,很多事情想太久反而沒做。

所以現在我只在工作上多使用這樣的態度,
對於其他就把心情放鬆、心胸放寬,
因想為而為之,不因有所為而為之。
就像對朋友一樣,隨性自然。

我想人是理性的動物,至少他們一直假裝自己有理性。
所以做任何事總是要給自己編個理由,一個官冕堂皇的理由。

太累了吧,當一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gd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