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看到某個研討會的主題之一是有關同性戀及變性欲者,立刻引起我的注意,
於是就報名參加了台北教育大學舉辦的「2008年擇偶、婚姻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

早上的下半場有三篇文章,分別是關於美國的非婚同居的法律發展、同志伴侶的擇偶路徑、
變性欲者的婚姻與配偶情況。

第一篇的報告人報告得太急促,PPT的字也太多,所以似乎大家都不知道他報告的重點為何。
第二篇就剛好相反,報告的步調有點緩慢,輕重似乎也沒分配清楚,
而且主講人講完後我還是不清楚這篇文章要凸顯的重點為何。

第三篇就讓我比較印象深刻了,原本以為主講人是女性,
結果她一上台我才發現她是男變女的變性欲者,
而且是曾經被新聞報導過的國立聯合大學周德榮教授,
依稀記得新聞報導她為了變性而遭受家庭及學校的許多壓力。

她報告的詳細內容我已經記不起來,但是她傳遞出的理念非常清楚,
就是變性欲者所承受的壓力非一般人能想像,
生存的空間受到相當大的擠壓,甚至超過同性戀者,
她舉例說同性戀者可能有時候只需更改衣裝打扮,有些人不說也不會被認出來,
但是變性欲者一方面承受用手術來改變外貌的痛苦,一方面也要直接背負社會的負向眼光。

我上網查了周德榮的報導,
才瞭解她是為了完成社會期待才結婚生子,
婚後才終於忍不住為了自己去變性,
這一路上除了自己承受很大的壓力,
也讓家人受到委屈。

人類是種很奇怪的物種,
會去排擠非主流的人,
直到他/她變成非主流的人或與非主流的人有密切關係時,
才會深刻瞭解這些人被排擠的痛楚。

我認為,大多數的人只會以一種角度來看待世界上的事物,
就是傳統的主流眼光,只會用這種眼光來看別人的人,
永遠都視非主流為不正常。
只有透過不同管道來再教育及學習,才會學到多元的視角,
到那時才有可能真正包容多元。


以下是周德榮相關報導的引述:

國立聯合大學講師周德榮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三年前取得醫師變性鑑定證明後,開始女性打扮。昨天「她」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參加研討會,首次坦然面對媒體記者採訪,訴說「變性」的痛苦掙扎,強調今後要勇敢地站出來,爭取「變性人」的權益。

周德榮在變裝之前向校長報告,校長尊重「她」的性別選擇。第一次穿著女裝上課,「她」緊張萬分,結果有些師生不能適應,甚至向教育部檢舉,所幸反對聲浪很快就消減,讓「她」得以確保教職。不過穿著女裝回家,兒子叫「她」「爸爸」,「她」心理衝突、矛盾依舊很大。

四十五歲的周德榮昨天穿著碎花洋裝、腳踩高跟鞋,手腕掛著綠色提包,走進「性別經驗質性研究研討會與工作坊」會場時,沒有人發現他是男人。當主持人謝臥龍介紹他是國立聯合大學講師周德榮,一些不知情的學員還以為女講師擁有男性化的名字,等到周德榮開口講話,大家驚訝「她」居然是「他」。

周德榮說,他是獨子,從小就喜歡當女生,讓「她」在司法單位任職的父親很受不了,母親也多次哭著要求「她」不要這樣。「她」服兵役時,和一名排長談戀愛,從此更堅信自己是個女人。

周德榮希望外人,包括媒體,視他為女性,最好報導也寫成「她」。「她」表示,為了傳宗接代,十二年前和一名幼教老師結婚,每次都是「非常」努力才讓太太懷孕。太太一直以為「她」是性冷感,後來確定「她」是個裝錯軀殼的女人,痛苦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最近兩人才能像朋友般地討論家務事。

「她」說:「我比太太還要痛苦。」在環境的壓力下,「她」憂鬱到服藥都無法控制情緒,自殺過三次。五年前找精神科醫師文榮光鑑定,經過兩年觀察,確定「她」是原發性變性慾。拿到證明後,興奮地晚上睡不著覺,並且做出今後要打扮成女人的決定。

變裝三年的周德榮,一直很低調,媒體記者採訪「她」,「她」都要求不可具名,也不可以拍照。昨天研討會上發表「以詮釋學觀點論述的變性慾文本教育內涵」之後,他似有所悟,決定勇敢地站出來。

周德榮已經為自己取了女性名字「周璧蘭」,由於國內法令規定四十歲以下的人才能實施變性手術,他對於不能在國內將陰莖轉化成陰道,感到遺憾,但是仍像一般女人一樣需求愛情與慾望滿足。

他說,現在所有變性慾的人或是變性人,幾乎都躲在秘密花園,他要站出來爭取反性別歧視法,讓在兩性之間擺盪的人,走出陰暗的角落。


資料來源:http://intermargins.net/repression/deviant/transgender/news/2004Jul-Dec/transnews_20041124a.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gd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