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銀沙學姊來課堂分享的主題是「家庭生活教育的專業化」。我認為最有感觸的是最後同學們的提問與學姊的回答。永年提出了這個領域的專業化真的很難走,似乎是空有理想而難以實踐。學姊同意目前家庭生活教育專業化的路的確難走,但是還是要努力,因為我們還在這過程當中,以樂觀面來看,我們的腳步比起過去的NCFR還快了。而我好奇的是,以研究生的角度,該如何在這路上準備自己呢?未來又該投身於什麼樣的領域呢?因此我向學姊提出了問題。學姊回答我社會上仍有些工作是需要家庭教育專業人員來做的,例如家庭教育中心的職工。而永年也跟著這話題提出家庭生活教育工作憎多粥少的困境。由於時間不足,這個話題就此打住,但我心中還是有種迷惘的感覺。

其實,我問這個問題是有原因的。記得有好幾次和研究所同學閒聊時,他們提到親朋好友們總是會詢問他們:『你念這個系能做什麼?』『學這個有需要念到研究所嗎?』雖然不服氣,他們卻都無法理直氣壯的回答並說服親友們。有時,甚至也會迷惘自己未來能做什麼。我發現,扣掉要當老師的人之外,有不少人不知道自己念這個研究所是為了什麼?那麼這些人又如何知道該如何準備自己呢?頂多撐完兩三年寫完論文拿到學位後,到社會上找份能填飽肚子的工作,然後就把研究所學的拋諸腦後。我不禁要問,這真的是我們研究所要培養的人嗎?是人的問題?還是學校的問題?還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我認為這樣的現象是人的問題,也是學校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很多人其實大學畢業後不知道要做什麼就跟著同學一起考研究所,『反正大家考就跟著考』,一群隨波逐流進入研究所的人,其中有些人可能從中發現學術的美妙,但可能有更多的人發現唸研究所太無趣又累人,還是早點畢業找工作好。在進入研究所前的心態造成了不同的學習態度,有人認真學習,有人卻像行屍走肉。而學校系所恪遵著學術殿堂的名號,努力建構發展各種學術理論的課程,卻忽略了很多學生未來是要進入社會從事實務工作,我看不到這兩個場所的連結,研究所歸研究所的學術學習,社會歸社會的實務工作,學校和社會的銜接變成一個斷層,以Bronfenbrenner的mesosystem觀點來看,當學校和社會兩個場所的連結不夠時,研究生在進入社會後必須花更多時間來適應,或甚至是適應不良,對研究生的身心發展其實是不利的。社會對家庭生活教育專業的不重視以及升學主義是造成這現象的最大的肇因,當社會不重視這項專業時,在工作需求、相關學校科系成立、專業組織的發展、法律的保障與支持以及專業倫理的建立都會是不足的,導致學術與實務的連結也是薄弱的。而升學主義讓學生變成了只會考試的機器,卻從來不知道如何將腦中的知識轉化成生活的智慧,因此很多台灣研究生吞了很多學術理論進肚裡,但是卻無法用在生活中,最後只能拋諸腦後,難怪台灣的研究生競爭力不如國外。

對我來說,當初念這個系純粹是因為對家庭議題的興趣,從來沒想過研究所的學憑能幫助自己找工作。而且我很樂觀地認為社會中自然有工作是我能做的,因此我悠然地享受於當一個研究生,在學校裡學習不同的課程,從中得到生活的啟發。但是當我的父親或朋友問我『你念這個系能做什麼?』的時候,我卻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服他們。如果這個專業尚未成熟,身為研究生的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呢?這個問題看起來彷彿是個無解的問題…





另一天,芳茹學姊分享的是她的博士論文:「台灣家庭教育政策發展歷程之研究」,但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學姊進入論文介紹前,她先分享她這十九年來在家政領域的學習歷程,以及提出家政人應有的心態之看法。她有好幾個觀點大大地啟發了我,也解答了上次銀沙學姊來分享時,我心中的疑問。

芳茹學姊提到我們要察覺並反省家政人對自己的不良態度,包括對自己的專業沒有自信、專業的出路,期待他人開創前路,而不是自己拿起鐮刀、目光只放在微觀的家庭經營及個人未來發展,缺乏對領域的關懷視野、缺乏創意性的產業開發嘗試,僅墨守成規。這一席話真的是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是「定位錯誤」的問題,過去的我將自己放在期待他人開創前路的定位,所以才會對未來感到迷惘,所以才會猶豫不前。如果我們能體認家庭生活教育的專業化現在正處於開創的時期,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要當開路先鋒,那麼手上必須要握有一把鋒利的鐮刀,以及擁有開創新路的勇氣與魄力。那把鐮刀就是家庭生活教育的專業,就是我們比別人對家庭領域更敏銳的覺察力,那開創新路的勇氣和魄力就是來自於對家庭領域的熱愛,推己及人的精神。因此身為研究生,若將心態調整成自己未來就是要當開路先鋒,而不是盲目跟隨的跟屁蟲,便該主動地去裝備自己,透過各種管道來學習各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磨練自己未來所需的能力,在未來進入社會擔任各種角色時能夠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正確地「定位自己」真的很重要,當我們認為自己的專業不重要時,就不會付出更多的心力來經營,因此別人也不可能重視我們的專業,這樣的循環是負向的!如果研究生能定位自己是未來要開創新業務的儲備幹部,身為未來的儲備幹部當然必須先肯定自己的專業,努力在訓練過程中吸收專業的知識以及應用的技能,在實務中應發揮創意突破窠臼,嘗試以不同的管道來推廣新業務。如果每個家庭都有一盞燈,我們必須自許為點燈人,透過我們的專業與關懷來點亮每個家中的燈。有人也許一次點一盞燈,有人也許一次幫助很多家庭點燈,不管多或少都是我們的貢獻與價值。

芳茹學姊的學習歷程讓我反思一個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不能只侷限於自己的專業,必須同時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例如管理、行政等等,這些都是未來可能必備的能力。亞都麗致總裁嚴長壽的新書<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提到國外非常鼓勵學生出國自助旅行,學生可以有一年的時間用來自助旅行,稱為Gap Year。學校甚至會有專門單位協助學生辦理旅遊事宜,甚至提供便宜的機票,為的就是讓學生到國外見識不同的文化,學習各種的能力包括獨立自主、多元視角等等。很可惜的是,學校不會教我們這些觀念,也很少主動提供訊息給學生或者是學生根本不知道哪裡有資源可以找,這樣的現象除了代表學生缺乏主動積極的精神,也反映出學校對於相關訊息的宣傳也不夠充分。於是,國文研究所的人只鑽研於國文,家庭生活教育的人只鑽研於家庭生活教育,自以為拿了一把鋒利的鐮刀可以過關斬將,在進入社會後才會發現,一把鐮刀根本不夠用,其他的能力必須從頭學起,與其到那時才一切從頭,不如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慢慢擴展自己的專業領域及能力,主動去尋找資源連結學校與社會,儲備自己未來的就業能力。雖然研究所是個較重學術訓練的場所,但我念研究所最大的體悟是唸書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所有理論都必須回歸到生活現實當中才是有意義的,因此懂得轉化知識為生活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研究生應該擴展自己的專業領域,同時在實務中應用所學的知識,再回過頭來增強自己的不足,這樣的循環才是對於研究生的發展是正向有意義的!

在瞭解自己的定位以及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之後,下次當我的父親或朋友問我『你念這個系能做什麼?』的時候,我想我會回答:『只要我努力開創,什麼都能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gd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