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伯有個小毛病,明明是關心、擔心別人,講出來的話卻是聽起來像碎碎
念。


『碎碎念』本身就是個不太討喜的行為,就算背後隱藏的是關心和愛,
但有多少人能用心地發覺而欣然接受...


鮑伯其實也不喜歡人家對自己碎碎念,尤其是在情緒不好的時候,
碎碎念的那個人簡直是飛蛾撲火...


我想,人是不是習慣隱藏自己的真正的心情,而以迂迴間接的方式來
表達,卻又往往得到錯誤的解釋與回應。然而就一直跳脫不了這個
無間道的輪迴。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防衛機制』(defense machanism),意義是:
個體表現該等行為的目的,是為了防衛自己,以減少因超我與本我衝突而
生焦慮的痛苦。


也就是說,就是為了維持自尊、合於社會規範而表現出掩飾本意,甚至是
違背本意的行為,藉此而減緩焦慮。


善意的碎碎念便是屬於防衛機制中的『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幸好鮑伯『後設認知』 (註)功能還頗強,知道自己犯了這個毛病,
不至於在那"無間道"的輪迴中無法自拔。當人可以跳脫出框框來看自己的
時候,便能稍微客觀一點地去思考問題,並想出應對之道。


我們的所處的社會沒有很鼓勵把自己的內心表達出來,尤其是脆弱、
易受傷害的那部分,可能會損及自尊的部分。而學校教育呢,也不會
教這些『學校不教的事』,鮑伯一直覺得,學校應該要教『如何談戀愛』
、『如何有安全的性』、『如何與人相處』等等的生活課題。不然你叫這些學生去哪裡學這些事情啊...


家庭教育呢,除了那些擁有開明且持續吸收教養資訊的父母外,大部分的
父母所給的是上一代教養模式的COPY,而有些傳統的思維實在是過於陳腐
且有礙身心,(像是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等),讓孩子小小的心靈留
下抹滅不去的痕跡,並對所有人封閉起自己的心。鮑伯感嘆的是,現今有
太多說的是一套做又是一套、言行不一的父母,完全不知道孩子正在默默
學習他們的行為,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卻沒去思考其中真正的原因。
於是,孩子們只能默默承受被貼上標籤的命運。


OK,鮑伯現在能做的是,當要出現碎碎念的衝動時,努力克制自己,提醒
自己現在正要犯這毛病,並用較溫和的話來表達自己,更貼近心情的話,
為了自己好,也為了別人好。


後記:經過實驗,嗯,效果果然不錯...


註: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指對思考之思考,也就是知道你現在在思
考,知其所以然的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gd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